近年來主要的中醫爭議話題。圖/CFP
  2014年秋,積水潭醫生@燒傷科阿寶網上擺擂,質疑中醫“診脈驗孕”的準確性,再次激起中西醫“孰優孰劣”的大論戰。雖然,由於各方因素的介入,“診脈驗孕”的擂臺賽至今不了了之,但盤點近年來層出不窮的中西醫論戰,似乎總如“兩小兒辯日”,誰也說服不了誰
  11月23日,由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同主辦的首屆中醫科學大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大會以“科學認識中醫葯,促進中醫葯傳承和創新”為宗旨,幾位分別來自中、西醫學領域的“大咖”的主題發言,也在從側面回應了近日再起波瀾的中西醫之爭。
  陳竺:中西醫互補有望搭建共通平臺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是一個堅定的中醫支持者,他在發言中表示,中醫葯學作為傳統醫學的突出代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響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傳統醫葯體系,中醫葯學與西方醫學各有所長、互為補充。西方醫學在專業化還原的策略下分工越來越細,致使整個醫療系統和疾病治療的實施過程逐漸趨於“破碎化”。這種“破碎化”專業的發展趨向實際上並不符合疾病發展的規律,因為幾乎所有的複雜型疾病都是多因素的,從遺傳學角度來講也是多基因的。同一種疾病的不同亞型以及不同疾病之間在發生和發展過程當中的共性特征在一個“破碎化”的診療體系下會被丟失。用這種“破碎化”的診療體系就會失去不少用簡單方法進行治療或早期干預的機會。所以中醫的整體觀、辨證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果能夠通過與現代西方醫學的結合得以進一步詮釋和光大,將有望對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醫療政策、醫葯工業甚至整個經濟領域的改革和創新帶來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中醫葯學的繼承創新逐漸呈現出精準醫學的特征。另一方面,由於基因組學等新興學科的帶動,原來的西方醫學也出現了重視整體論和系統論的發展態勢。目前方興未艾的系統生物醫學,不僅在複雜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方面取得了若干突破,而且提供了從整體上破譯生命體結構、功能信息的技術平臺,日益孕育出對人類疾病和健康狀況進行系統科學認知和思維的方法,從而有可能在中西醫學之間搭建共通的平臺。
  鐘南山:凝聚兩股力量,讓中西醫互補併進
  近十幾年來,社會上對中醫葯的質疑聲不斷,因為中醫在較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停留在經驗和哲學思辨的層面,與現代科學體系相伴隨的解剖學、生理學等理論沒有及時跟進。
  11月11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譽所長鐘南山在中日友好醫院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支持中醫,“主張中西醫併進,中西醫互補,因為兩者都有各自的特色”。
  鐘南山解釋,治急性病、重病是西醫的特長,比如細菌感染髮熱,用西藥退熱快;但熱退了之後,用中醫葯對免疫功能進行調節能起到好作用,一些慢性病的防治也是如此。
  “中醫能長期存在,自然有它的道理。”鐘南山在很多場合表達過,中醫整體治療和“治未病”的理念是科學的。
  從SARS到H7N9,這十幾年來,鐘南山從中醫葯的治療效果中得到很多啟發。他在研究中發現,中藥連花清瘟膠囊、板藍根的作用不僅僅是單純的抗病毒,而且可以預防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內,如果病毒進入細胞內,還可以防止它繁殖。他說,中藥跟西藥的抗病毒概念不一樣,中藥還有一個全身性調節的作用,這正是中藥的特色和長處。
  “中醫不是科學不科學的問題,而是如何做好現代化。”鐘南山覺得更重要的是中醫如何發展的問題。
  鐘南山認為應該把中西醫兩股力量凝聚起來,讓它們互補併進。
  中醫葯管理局:深化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
  在此大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也談到未來的中醫工作計劃,主要包括:
  (下轉D07版)
  D06-D07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林文龍  (原標題:陳竺:中醫創新逐漸呈現精準醫學特征(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37hudps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